三月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就歐洲對華戰(zhàn)略發(fā)表演說時,首次提出了"去風險"的概念。很快,"去風險"也成了美國和德國對華政策的主流。
《商報》發(fā)表評論稱,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對俄羅斯的政治支持,已經讓歐中合作的最后一線希望化為泡影,歐盟外交圈更是將北京的立場戲稱為"親俄式中立"。這篇題為《小院高墻》的評論寫道:
"但對中國人來說,這種立場確實是非常劃算的。如果說,俄烏戰(zhàn)爭中是有贏家的,那么這個贏家非中國莫屬。克里姆林宮的主人普京想重振沙皇俄國的輝煌,卻使俄羅斯淪落成了中國的附庸。有鑒于此,如何同中國打交道,已經成了歐盟面臨的最重要挑戰(zhàn)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對華政策也就成了六月歐盟峰會的重要議題。
峰會前夕,歐盟委員會將提交其經濟安全戰(zhàn)略,而該戰(zhàn)略的基調則是,對制度性對手產生依賴,將會使歐洲陷入受人脅迫的境地,也就是說要'去風險'。同'脫鉤'不同的是,'去風險'的目的并不是要在經濟上孤立中國,而是要增強歐洲自身的經濟抗壓能力。在這個問題上,馮德萊恩、德國總理肖爾茨以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顯然已經形成了共識。不過,僅是共識而已,各方并沒有進一步的行動。肖爾茨仍一如既往地認為其多樣化政策會收到成效,即尋找新的貿易伙伴,以便逐步減少像大眾和巴斯夫等這類大型企業(yè)風險過度集中于中國的問題。"
評論指出,推動市場多樣化,避免風險過度集中,固然是件好事,但這樣做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一旦中國對臺動武,歐盟和中國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行動將在所難免。
"有鑒于此,去風險化的進程一定要盡快完成,而不是像肖爾茨所期望的那樣緩慢推進。布魯塞爾方面已經為去風險模式找到了恰當的比喻:'小院高墻',也就是說,首先界定一些特殊的領域,然而竭盡全力捍衛(wèi)歐洲在這些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并同時實施出口禁令和外來投資的管控。如果肖爾茨不想繼續(xù)扮演布魯塞爾絆腳石的角色,那么他就將很難拒絕這樣的建議。"
《編輯部網絡》發(fā)表評論稱,德國正在為當初將天然氣儲氣罐等重要能源設施賣給俄羅斯而后悔不已,而柏林的紅黃綠政府也在主張盡快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在此背景下,德國政府卻批準將漢堡港福地碼頭的部分股權轉讓給中資公司。就該決定的象征意義而言,顯然是個錯誤。
"從就事論事的層面來看,評判銷售碼頭股權的對錯,就沒有那么簡單了。畢竟,天然氣儲氣罐同集裝箱碼頭的可比性是有限的。俄羅斯先是讓儲氣量逐步減少,進而將停止供氣作為政治施壓手段。但借助一個集裝箱碼頭來達到同樣的施壓效果,則是難以想象的,更何況如果中國要同德國打貿易戰(zhàn),比漢堡碼頭更為有效的施壓手段還有很多。部分股權易手之后,中國船只今后繞開德國港口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出售部分股權的決定還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但這一決策的更多內幕被披露出來后,有關各方都陷入了尷尬境地,港口運營商不得不回答,他們?yōu)槭裁床槐M早將碼頭登錄為敏感性基礎設施,聯邦信息安全署必須回答,他們的評估為什么持續(xù)了如此之久,而聯邦政府則要回答,為什么他們在知情的前提下,還就該碼頭的安全定位吵得不可開交? 如果有關各方,不能就上述問題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那么出售部分碼頭股權的決策就很難令人信服了。"